关于奇亿娱乐 奇亿注册
咨询热线:

020-88888888

联系我们CONTACT

奇亿娱乐-奇亿注册登录站
邮箱:youweb@admin.com
手机:13899999999
电话:020-88888888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经济开发区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主页 > 奇亿新闻 > 行业动态

真实的知青生活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存在差异会那样大?

发布时间:2023-08-09 15:06 点击量:
最近看了一些有关上山下乡的书籍,发现一些问题,有的人会把那段生活描写的特别美好,有的却会写的特别伤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真实的知青生活是什么?

你所说的差异其实,只因为作者的视角不同,有的着重描写苦难,以及那段历史对人的伤害,而有的只是在回忆青春,你要知道你记忆的青春和真实的青春不一样,我们会自动过滤掉青春不美好的那些事情。

当然恶意的猜测是,有人会美化那段历史。90年代之前,伤痕文学的流行就是建立在知青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中,引发人心中的共鸣,而现如今那段历史虽非久远却已模糊,整体文学作品因某种原因开始缺少对历史的反思和质疑,沦为心灵鸡汤,情感故事,成功励志,历史段子。

在中国知青网上,曾有人发表过一部作品叫《女知青惨遭蹂躏实录》,以第三方的角度记录那段历史,可以从侧面还原历史的部分真相。

事件一:复仇

1、这是一起可疑的凶杀案。一个在80年代发起来的个体户在一夜之间被人烧了房子,他和他女儿被活活烧死,他的妻子虽然获救,但全身大面积烧伤,生命垂危。

2、在破案过程中,警方发现:死者在文革期间曾在外地担任某农场革委会主任,在任期间利用手中的权力要挟过某位女知青,只有和他结婚才能回沪。

3、 这位女知青迫于无奈只能同意,回沪之后因二人感情不和而很快离婚。

4、 但是,他的做法却活活拆散了女知青和她相恋已久的男友。

5、 若干年后,女知青的男友终于在上海报仇雪耻,一举将仇人烧死在家中,最后他在警察的追捕下撞车而亡。

事件二:弃妇


1、上海一个普通女工,在新婚之夜被丈夫毒打后给赶出了家门,因为她的丈夫发现她不是处女,她的处女贞操在插队时被公社党委书记给破坏了。
2、 当时她看麦场,无意中烧了一百多斤麦子。她的丈夫并不因她当时若反抗就会被打成“反革命纵火犯”而原谅她。
3、一些在插队时入了党的回城女知青,几乎百分之百地被怀疑是被大队书记奸污后发给党票的。因此,这些人连找对象都成了问题。


事件三:妇检


1、一九七二年,安徽某县首次由贫下中农推荐上大学,全县数万知青展开大规模竞争,最终有七十余人获得这天大的幸运。
2、 在进行上学前体检时,妇科检查的医生惊讶地发现,七名女知青没有一名是处女,而且几乎全都不是陈腐性裂痕。
3、 她们都是在招生通知发下以后失去贞操的。女知青们是以肉体为代价换得一张离开农村的通行证的。


事件四:封门


1、在四川知青慰问团离开云南后没几天,保山地区某团发生了一场大火。
2、有经验的人知道房子已经保不住了,就全力把家具等日用品从火海中抢救出来。这时,一个老工人不安地告诉连长:你看那排房子中间冒蓝火,不大对头。又过了几分钟,蓝火苗越来越明显:“肯定有动物油脂在燃烧!”老工人又一次警告了连长。
3、连长这才叫了一些人,集中全力扑灭了那里的火,拨开了横七竖八的废墟。所有的人都愕然了!十个女知青紧紧搂作一团,全身紧缩着,暴露的后背和肢体完全都烧黑了。
4、 当用强力分开她们时,只有胸口部分还有些完好的皮肤。“她们为什么不跑出来?”
5、现场分析发现:她们没跑出来的原因是她们晚上睡觉时用八号铅丝将门紧紧封住,门在慌乱中无法顺利打开。那铅丝还绑在烧成炭状的门框上。她们是怕有人进去!
6、十个女孩子睡在一间房子里还怕有人进去,这个人是谁呢?她们没有把自己的怕告诉慰问团的人,她们因此再没有机会告诉了。


事件五:强奸


1、从一九六六年到一九八零年,全国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包括回乡知青共达数千万之众,其中有一半是女知青。在这上千万的女知青中,遭受色狼奸污的其实无法统计。
2、一九七四年打击这些色狼时没有使用强奸一词,因为绝大部分女知青被侮辱时,侮辱者确实没有使用暴力,他们使用的只是权力,这是人民给他们的权力,悲剧在于:人民的女儿是被这些掌权者奸污的!
3、 大部分被侮辱过的女知青都不愿暴露真实情况,因为中国的伦理道德将使失去贞操的年轻女性遭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会压力。
4、另有一些被奸污后上大学、入党、提干的女知青更不会将内情暴露,如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某团助理女干事,被一名当权者奸污后送到四川去上大学。
5、后来此人又因奸污其他女知青被揭发出来,坦白罪行时交代出与女干事有过关系。当外调人员到四川大学找到当事人询问时,她却矢口否认,外调人员失望而归,那当权者因此被少判一年徒刑。
6、当时,这些色狼被统称为“破坏上山下乡份子”。有一种意见认为:事发时女知青们绝大多数都没有反抗,因而不能给那些干部定罪。
7、另一种反驳的意见指出:女知青们大多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被这些干部利用职权威逼、引诱、要挟而失身的,那些当权者长期利用女知青失身后的忍辱心理,继续对她们进行兽行发泄,这些行为是对女性身心的摧残,是绝对违背女性意志的。军人和干部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公民触犯了法律理应判刑!
8、 那些手里握有党票、团票、招工、调动、提干,以及病退、困退权的色狼们,以这些特权为诱饵,不知奸污了多少女知青!
9、 遗憾的是大部分奸污过女知青的人并没有被揭露,他们到死都会为自己的艳福而洋洋得意。
10、 最终倒霉的还是那些弱者,他们心灵的创伤终生难愈。


事件六:失身


1、一个女知青麻木地推开生产队长家的门,一步一步、沉重万分地走了进去。生产队长的桌上摆着半瓶二锅头和一小盘花生米,还有一张招工表格和生产队革委会的大印。
2、女知青站住了,双目无神,像一个被送上祭台的羔羊。生产队长甚至连门都不关,闪闪烁烁的油灯都不吹,就粗鲁地笑着,一把扯开女知青的衣衫,无耻地揉摸那还未完全发育成熟的乳房,然后把她推倒在充满汗味和臊味的木板床上。女知青没有喊叫,怕人听到,只是心和下体一同疼痛着。
3、当女知青从床上站起来,滞重地穿着衣服时,生产队长将血红的大印盖在了招工表上。和那大印一样鲜红的还有床单上几块处女的血痕。


事件七:谈话


1、某团农业连指导员齐某,以党支部书记的名义找一个四川女知青到打谷场去谈话。
2、两个人躺在稻草堆上,齐某先是谈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必要,慢慢地齐搂住了女知青。女知青很害怕,但又不敢得罪齐,因为她正在申请入团。
3、 齐说自己身体非常难受,希望女知青给治疗一下,女知青便询问怎么治。齐说:“要把我难受的东西放进你体内呆一会就好了。”
4、这个刚刚十六岁的女知青竟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而且还帮助指导员将“那个东西”送进体内,自己则忍受着疼痛,她觉得帮指导员治好病是自己的光荣。


事件八:流产



1、有一次,一个女知青躲躲闪闪地讲过自己住了一次医院,她是想说自己做了一次人工流产手术。

2、 她倒不是想揭发奸污过她的那个人,只是想说明兵团对她照料得很好,连长亲自给她送过鸡汤。

3、 她还只有十七岁,她所受过的教育竟然使她还不大懂人工流产是怎么回事!

4、某团运输连长,长期霸占两个北京女知青,当其中一个怀孕后,为了不使人们发现,他先是一天数次与之发生关系,想使其流产,不成功后,他竟然趁她不备,用穿皮鞋的脚,猛踢她的后腰。这个女知青终于流产了,但也留下了后天性不育症。

事件九:示众


1、某团一对男女知青小李和小王,在中学时便青梅竹马,插队后更相亲相爱,这在当时属于犯忌之事,是没好好改造小资产阶级思想、不安心接受再教育的典型。
2、他们有一次在橡胶林中谈情说爱,热烈亲吻拥抱时,被几支手电筒光柱照住,当即被扒得一丝不挂,押回连队,站在空场前面,接受全连一百多人的批判。
3、绑捆吊打知识青年,在不少连队已成家常便饭,一些营和团部动不动就重刑折磨犯了点小错误的知识青年,几乎每个连队都开过知识青年的批判大会,对他们进行人身侮辱。
4、 还有一些连长、营长每天只是打牌,吃喝玩乐,把并不多的猪,很少的鸡,屈指可数的鱼视为私有财产,想吃便吃。
5、而知青们一个个都营养不良。最繁重、最危险的活儿,都派知识青年去,每年都有多起因排险、砍大树、山火,导致知识青年死亡的事件。
6、男知青纷纷向慰问团的人哭诉这些遭遇,他们不敢公开说,因为慰问团总会走,也因为他们还要表现出为了改造思想能吃一切苦,受一切罪的大无畏精神。
7、女知青们似乎很少诉苦,被捆绑吊打的大多是调皮的男孩子。她们的父母发现自己的女儿眼中常常闪过一点悲伤和忧怨,但他们以为那是女孩子想家的一种表现。


事件十:发配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个上海女知青,长得丰满诱人。
2、 她因拒绝连长的调戏,便被发配到二十里外的水渠口去开关闸门,每天在四十度的酷暑中来回一次。
3、 半个月后她屈服了,给了连长一个暗示。
4、 连长陪她看了一天水闸。
5、 第二天她就被调回连队驻地的食堂工作。而那最后一天,她少女的贞操与流水一同东去了。


事件十一:捉奸


1、十六团某连的一个夜晚,干了二十年农垦的地方干部副连长和他的老婆在连指导员住的房间前后门潜伏了一个多小时了。
2、一个女知青神情暗淡地低头走进屋去。很快,屋里的灯灭了。副连长堵上前门,侧耳听了一会儿,里面传出一个男人放肆的喘息和床棱子的有节奏的摇响。
3、 他使劲敲起了门。约过了五分钟,灯亮门开了。副连长和他老婆冲进去,见床铺平整,指导员和那个女知青也整衣在身。
4、 副连长问他们熄灯干什么?指导员拿出一枚有萤光的纪念章,解释说:我们在看毛主席纪念章。
5、 副连长老婆不愧是心细的女人,发现了床单上有些可疑之物。但指导员矢口否认,何况他一个单身汉的床单上有可疑物也很正常。
6、 第二天,副连长竟被扣上了攻击解放军、毁我长城的帽子,去做检查了。
7、当十六团团部又被地方干部观察到一件此类案件时,他们向团长做了汇报,要求团长亲自出面。那是一个作战参谋,住在团部二楼的一间房子内,根据监视,一名昆明女知青进入他房间后,再也没有出来,现在已是深夜十二点。
8、 团长无可奈何地上了楼,敲门让作战参谋去拿军事地图,要举行演习。
9、 作战参谋把钥匙从门上小窗内丢了出来,拒绝开门。团长大怒:“今晚的演习要你指挥!”
10、 作战参谋不得已开门出来,但立即锁上了门。幸亏另有人有这房间的钥匙,迅速打开了门。
11、 结果在迭成长形的军用棉被后面,发现了哆哆嗦嗦,一直不敢动的女知青。她依然一丝不挂,使警卫排的小伙子们大饱了眼福。
12、 几天之后,这个女知青被扣上了“腐蚀解放军,拉干部下水”的罪名接受大批判。


事件十二:公审


1、一九七四年的某一天,云南建设兵团第十六团进入了空前的戒备状态。在方圆十九里地内的所有交通路口都安设了路障,有手持步枪的民兵和端着冲锋枪的解放军战士站岗。

2、随着一声汽车喇叭,一辆汽车开进了公审大会的会场,十几名现役军人被押上会场,被审判的是解放军军官干部!在解放军威信和地位处于巅峰的年代中,在说解放军一句坏话就会被扣上“毁我长城”的岁月里,这是不可思议的!

3、山脚下已经搭好了一个简易的主席台,几个云南省军区的领导和军事法庭的负责人脸色铁青地坐在上面,十几个犯罪者站在台上,低垂着头。

4、在一种沉闷、肃穆的气氛中,一个领导在主席台上拍案而起,大声宣读公审结果,与此同时,武装的战士们冲上去,愤怒地撕下了被审判者的帽徽和领章。

5、 XXX,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第十八团副参谋长,利用职权奸污女知青八人;XXX,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第十六团保卫科长,利用职权奸污女知青六人;XXX,连长,奸污女知青;XXX,政治指导员,奸污女知青;现役军人连长,奸污四名上海女知青……

6、在这次大规模的审判之前,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六团的两位团级军官被枪毙了。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的一个独立营长和一个连长也被枪毙了。

7、而后,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以及陕西省、山西省、安徽省等有大量插队知识青年的地方都举行了大规模宣判会,对奸污上山下乡女知青的罪犯进行了严惩。

事件十三:遗恨


1、揭露出来的奸污女知青的手段之恶劣令人发指。

2、被奸污的女知青身心受到严重伤害,有的留下妇女病,有的终身不育,有的成了色情狂,有的成了性冷淡……所有被奸污过的女知青的心灵上都会一辈子有一块无法痊愈的伤痕。

3、这些账仅仅记在那些色狼身上吗?难道没有其他的责任者吗?日军占领南京时奸污了两万名妇女,成为震惊世界的惨案!而数万女知青惨遭奸污,不应该让历史和人类记住这悲剧吗?

4、当时为了使那些已经被众人知道的被奸污过的女知青们不因屈辱而难以生活,上面又下了一道命令:可以让她们在全师范围内自由调动。但是,调动的结果也并不佳,因为凡是单位新来一个女知青,大家立刻就明白她为什么会来到这里。

5、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无论是被奸污还是与人乱搞,吃亏的都是女人!那些由农村上大学、提干、入党的女知青们,不管她们如何清白,也会被人联想到是付出身体代价换来的,尤其是那些比较漂亮的女知青。

造成不实的原因是一来人的记忆自带美图秀秀功能,甚至可能斯德哥尔摩;二是关于那段历史,太写实太悲惨的都无法完整汇总出版,散落在各种回忆录各种文学故事里。

我老家农村的,见过听过太多知青的故事。

城市青年、知识分子,被逼迫丢下更擅长的行业,发配到去农村种地、养牲口、建设水利工程甚至掏大粪,运气好点的可能会得到老师、保健员、村会计等等这样还不错的活。

伴随知青生活的是无法回家,亲人骨肉父母儿女常年分离,刻骨的思念,饮食不习惯,生活方式差异,刚开始还新鲜几天,过不了多久就是痛苦不堪的适应过程。伴随他们的是各种暴力和性犯罪,女知青被强奸甚至怀孕生孩子的事太多太多了,都是血泪。

回城无望,那个年代,没有组织的批准,你根本不可能逃走,也不可能有人接收。于是,很多人绝望,想着可能有生之年都回不了城。

于是,知青丈夫放弃城里的妻子儿女,在农村另外组建家庭生儿育女,知青妻子放弃城里的家庭改嫁。很多知青都有两个家,城里一个,乡下一个。至于未婚青年男女,基本上大部分都在无望中成家落户农村,以为就这样过一辈子了。

多年后,突然得知可以回城,丈夫再次抛弃家庭,妻子再次丢下儿女,不顾一切想办法逃离农村。至于剩余未婚未嫁的知青,想得到一个回城的名额都得付出各种代价,陪睡,各种交易。回不来的冻死饿死被打死都有。

可能美好吗?可能吗?那段路,那段历史,回望满是血泪和苦难,是无数人用青春岁月用深重苦难用血肉尸体堆积起来的。任何对那些年月的美化和消解,都是对历史对人类对苦难的背叛。

知青和知青区别大得很:

去插队的地方不同——中国太大,知青去什么地方插队,那差别大了;

家庭出身不同——据我所知,虽然下乡是很苦的事情,可是对于相当一部分知青来说,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不见得比之前降低,更有些人的出身决定了,下乡不过是他们人生一小段蹉跎岁月,不影响他们的未来(甚至可能是避祸,比如今天的大Boss);

知青和知青也不一样——人和人差别大得很,有些人后来出人头地,年轻时的苦难他觉得是磨砺,有些人则被毁掉了一生的前途,而且每个人的承受力不一样,下乡后的境遇也不一样;

所以知青不是一个单纯的组织和群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是非常大的,大到没有办法用单一的标准来衡量。

这个问题问得好!因为现在讨论知青问题往往不分阶段,不分模式,沿袭以往的习惯混为一谈,所以难免对种种差异感到奇怪。当然这些差异也和不同的处境,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态,不同的觉悟水平有关。

我以一个1966年高中毕业,在农村坚持了8年的老知青身份,根据自己的了解谈一些认识。我认为知青运动应该分三个阶段和两个模式。三个阶段:文革前阶段;老三届集体插队阶段;小知青阶段。两个模式:体制内模式,包括兵团、农场、五七干校;体制外模式:插队。

体制内模式是从五十年代开始,从苏联学来,安排城市冗余劳动力的办法。当时中国的工业化程度太低,没有足够的岗位安排城市中毕业的青年,就用苏联的办法,把这些人安排到边疆地区,主要是新疆的建设兵团和北大荒的国营农场。这个措施基本上是成功的,也因此持续地开展,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在文革出现集体插队模式以后,这种模式也仍然在持续。

体制内的模式,知青的状况和处境相对比较统一和类似,只有地区自然条件的不同是显著的区别。这种模式下有工资、有劳保、有公费医疗、有带新节假日、有后勤,同时有严格的组织管理。去之前也必须经过体检和政审,有相应的政治条件和健康条件,有严格的名额限制。完全是一种“就业”方式。在宣传和动员上,一是鼓吹当地条件如何好,如何需要更多的有志青年参加,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提前就动员要有“一辈子”“扎根边疆”的决心。文艺作品也配合宣传,有关新疆兵团和北大荒农场的文章、电影,都不断涌现出来。

在集体插队模式出现的时候,这种体制内模式就更加体现出优越。特别是从六十年代就开始的“全国学解放军”运动,使得“兵团”二字尤其具有吸引力。因此把北大荒大批农场改建兵团,同时还在北部内蒙、南部海南、西南部云南等地,新成立规模很大的建设兵团。在内地,也出现规模不大的建设兵团和农场,用以安置中学毕业生。但无论怎样扩大规模,都远远不足以安置文革期间同时毕业的六届中学生数百万人。

六届中学生同年毕业,这在古今中外都是绝无仅有的现象,是文革这个“史无前例”的事件所造成的。大学停止招生,工业生产被干扰破坏,中学毕业生滞留学校,整个教育流程发生“梗阻”。儿童不管什么路线不路线,斗争不斗争,该长大就要长大,长大就要上学。中学生毕业了不滚蛋,儿童就要面临无学可上的尴尬。于是就出现了集体插队这样一个“新生事物”,一个以前没有的上山下乡模式。以一个“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政治口号为借口,掩盖着把就业危机转嫁农村的真正用心。同时也用“一辈子”“扎根”等沿袭下来的口号,掩盖集体插队“待业”的实质。

为了稳定人心,这个政治借口在打发了六届同年毕业的中学毕业生以后还要继续。这就是上述“小知青”阶段,仍然是插队农村,也仍然提“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但不再有“一辈子”“扎根”的说法。不成文的规定“再教育”两年毕业,回原城市分配工作。完全体现了“待业”的真实。在停止上山下乡以后,“待业”才名正言顺地在城市中实施,取代了此前的“插队”。同时也等于证明了此前的“插队”不过就是“待业”,只不过不在城市中等待而已。

不同于兵团、农场模式的事实上“就业”,老三届插队和小知青插队都是实质上的“待业”。二者之间的区别除了上述“一辈子”“扎根”的口号外,还有插队的方向不同,务农的周期不同,和分配的方向不同。小知青还有一个重大改进,就是由生产大队提供后勤。这样就不至于重蹈老三届插队知青的“生存关”。只是老三届插队知青的处境,才引出了“容当统筹解决”的尴尬。

还有一种“待业”模式,是“五七干校”。这也是文革才出现的“新生事物”,干校本质上就是暂时的,是干部的在岗待业。也容纳了少量的中学毕业生。从体制内编制出发,也和兵团、农场模式相同,劳动、生活上也类似,只是没有“一辈子”的要求。由于人数很有限,不作为一个单独模式讨论。

体制内的上山下乡,在生活上会有水平的差异,但体制外的插队过的不是所谓“生活关”,而是实打实的“生存关”。当地农村的农民已经解决的生存问题,知青要从头开始解决。而且知青在当地无亲无故,很多知青刚刚到村里还属于未成年人,没有任何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在知青花完国家的安置费用以后就要独立自主了。没人管你死活,享受着失业的“自由”,自己管理自己。到底日子过得怎么样,全凭自己的本事和水平。到这时候,就要看你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老三届包括了六届中学生,最大年龄差距在五至六岁。因此在生活上,不但与体制内知青有很大差距,即便同是跨省插队的老三届知青之间,照样差异明显。一般说来,有年龄大的知青的知青点相对好一些。而且只要在生产队的劳动中积极肯干,和当地农民处好关系,也必定会有农民伸出支援的手。

和体制内“按级取酬”不同,生产队是自负盈亏企业,在工分评定上不但要看劳动表现、出勤率高低,同时难免“年龄歧视”和“性别歧视”。未成年知青自己养不活自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才有“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的“最高指示”。

总之,阶段的差异,模式的差异,年龄的差异,能力的差异,造成了知青生活的巨大差异。有人故意把几十年的历史混为一谈,是绝对不可以解释清楚,永远无法自圆其说的。

因为知青群体内部差异本就很大

1.积极分子和落后分子之间的差异

走在政策前面,启发了政策的颁布或顺应了政策的要求成为“模范”的知青,基本都得到了前途上的回报。例如66年在串连中第一个主动要求下乡的知青蔡立坚,先是担任大队党支部书籍、公社党委副书记,后来一路升迁至晋中行署知青办副主任。再例如白启娴,她在生产队和一个农民结婚后既遭受丈夫的家暴,又遭到其他知青的嘲讽,她一气之下写了封信称自己这是“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的表现,结果因左派在寻找和农民结婚、放弃返城的典型,一下子被立为英雄模范。而务实派在褒奖不结婚给国家省经费的模范,例如徐敏光,她直到28岁也还没有结婚

没有得到全国褒奖的积极分子在农场和生产队里也会得到很多好处,比如优先返城、当上乡村学校教师或者成为当地干部。一般来说知青很少排斥积极分子,积极分子也很少通过举报其他知青来博取上位

2.知青家庭出身的差异

出身干部家庭的知青能优先返城甚至不下乡,下了乡也会得到照顾。而出身不好的知青几乎没有返城的可能,也没有在大队中换一个比较好的文职工作或者在当地招工、成为干部的机会

3.知青下放地点的差异

以上海为例,知青中有留在上海城郊或者去富裕的江浙二省农村的,也有去西双版纳和北大荒农场的。总的来说,多数知青都在本省农村下乡,只有约8%的知青去了外省

4.知青下乡形式的差异

知青下乡有四类,一是到人民公社插队,二是去农场,三是去在农村的亲戚家落户,四是被下放的干部的子女同他本人一起被下放。一般来说,在本省农场被招工是最好的,可以成为国家发工资的职工,而且农场里知青数量多,互相有依靠。但很多农场都在遥远的边疆地带,生活条件很差。插队是最普遍的,乡下有亲戚的知青去亲戚家落户,或者父母单位对接公社接收自己单位的知青这两种情况下知青的生活条件会比较好

5.知青下乡时间的差异

以1970和1973年两个时间点为界,1970年后城市招工的口子放开了,有后门的知青下乡一两年就可以招工回城;1973年全国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要求各地严惩虐待知青的现象,改善知青生活条件,提高了知青下乡的安置费,并责令各地给知青建房。而且后来多数人都同情知青的遭遇,知青在城里超期逗留不用时刻担心被纠察,农民也很少把知青当做改造对象了。因此后下乡的知青生活条件普遍比早下乡的更好

6.知青下乡年龄的差异

下乡的老三届毕业生多数早就过了毕业年龄,已经是成人了,下乡后经过短暂的适应期,只要不偷懒,干农活足以自给。后来下乡的知青年轻的只有十五六岁,还是个半大孩子。一些因父母被打倒而被赶出城市的知青下乡时甚至只有十三四岁

7.知青性别的差异

在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生产经营的农村,独身的生存压力本就很大了,更何况是女知青。多数女知青如果没有家庭和同伴帮扶的话,在农村很难自力更生。家庭出身一般或不良的女知青很容易遇到骚扰和侵犯,她们在干部面前完全没有保护自己的手段,甚至有强奸未成年女知青和被强奸的女知青反遭指控“诱惑贫下中农”的事件

8.一些偶然因素导致的差异

知青中有看到农村现实后依旧保留了建设农村的理想的,有发自内心热爱农村生活的(不过几乎没有喜欢干农活的,美好的田园生活只在信息时代的美丽乡村存在)

当地干部也有理解政策、善待知青和厌恶知青或者只想着借此牟利的区别。同样地,有和今日丰县那样逼婚女知青的村民,也有淳朴友好的村民


总之,知青和知青之间的差距很大。这一群体存在共同的身份认识,但也因个体的不同经历有着不同的回忆

但总的来说,除非在乡下遭到过批斗、强奸等恶劣事件的知青,多数知青,特别是男知青,在回忆这段往事是还是怀念大于怨恨、肯定多于否定的

平台注册入口